你的位置: BOB半岛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开放全面升级 着力打造城市文旅融合新品牌

2025-04-02 05:00:07

  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开放全面升级 着力打造城市文旅融合新品牌央广网上海1月2日消息(记者唐奇云)2025年1月1日,恰逢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开放一周年。在统筹推进“公共空间高品质开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上海音乐学院全面升级校园开放,“金声玉律颂中华—2025年东方乐器博物馆年展”开展,“蔡元培美育大讲堂”新年首讲开讲,全新推出的“艺文空间”开幕。三大高质量艺术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全方位感受音乐之美、文化之魅。

  1月1日上午,在上海音乐学院六大历史保护建筑之一美育楼中的东方乐器博物馆全面更新。随着白族学生赵广原、赵章利兄妹弹唱极富民族特色的歌曲《迎贵宾》后,全新策划的“金声玉律颂中华—2025年东方乐器博物馆年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甄选东方乐器博物馆之精品,以“乐史熠熠古今相继”“乐声袅袅融贯神州”“乐音振振赓续文脉”三大篇章,以器说史、以器观俗、以器见人,讲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通过乐器彰显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据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肖阳介绍,此次展览通过追溯乐器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让观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考据文物,中华国乐历八千载有余,可谓源远流长矣。曾侯乙编钟、马王堆古琴BOB半岛,是文脉的赓续;冀中笙管、纳西古乐,是祖先的遗珍。”

  市民还在博物馆现场领略到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东方乐器博物馆青年教师褚婉吟用仿唐琵琶演奏了《水鼓子》,博物馆的小粉丝、上海市建平西校学生覃诗涵带来了箜篌独奏《金蛇狂舞》,独特的中国音色,让观众沉浸在共同的中华情感中。不少观众表示,在2025年东方乐器博物馆新展中,加深了对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理解。

  观展之余,聆听一堂名家讲堂同样受到了众多乐迷追捧。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建筑——音乐城堡,2025年的新年首次“蔡元培美育大讲堂”正式开讲,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江明惇教授为市民朋友带来了《民歌漫议》专题讲座。

  1949年,时任上音院长贺绿汀提出“向民间学习”的专业教育思想,于1953年成立“民族音乐研究室”,当时正在学习作曲的江明惇,怀着对民族音乐的深切热爱,加入这个工作室,并于1958年和李民雄、滕永然两位同学组成“三人小组”,走出校园,走进乡间田野,开始了民间音乐采风工作。这些传播在祖国大地的淳朴音乐,为他的学术生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让很多深藏在民间的音乐文化遗产得以幸存和传承。

  在这次的讲座中,江明惇着重讲解了中国传统民歌的起源、发展、类别和特征,东北、湖南的号子,浙江、山西、陕北、内蒙古的山歌,“孟姜女调”“鲜花调”等小调,他信手拈来,满满都是精彩的中国故事。

  “我们的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虽然没有专门的作者,但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群众传唱,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老百姓的情感表现,非常直接真实,很有价值。”江明惇说,民歌同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上音人有责任将它更好传承和发扬。

  由于学校的光荣历史和独特区位,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开放历来备受市民游客关注和追捧,持续探索如何更高质量地与公众互动,已成为学校的专项课题。

  刚刚过去的2024年,学校专门成立上海音乐学院公共空间开放管理委员会,举行了面向市民的众多活动,《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萧友梅诞辰140周年专题展》等5个主题展览先后举办,上音杰出校友吕其明、上音院长廖昌永、作曲家陈钢分别受邀做客“蔡元培美育大讲堂”,包括城市音乐会客厅草坪音乐会、专业博士学位音乐会等,都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市民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

  上海音乐学院方面表示,在新的一年,学校将秉承创新务实开放的精神,主动倾听公众呼声,创新校园开放的方式、丰富校园开放的内容,将“上音校园开放”成为市民、乐迷乃至全球游客认可的上海城市文旅融合新品牌。

  2025年1月1日,恰逢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开放一周年。在统筹推进“公共空间高品质开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上海音乐学院全面升级校园开放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