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BOB半岛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BOB半岛官方网站电影中大提琴独奏配乐的特点与演奏分析

2024-03-12 11:43:58

  BOB半岛官方网站电影中大提琴独奏配乐的特点与演奏分析,一部好的电影音乐作品支撑着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基调,是对电影创作的诠释和纽带,可以更好的烘托影片作品的表现内容,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电影情节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纵观全球电影的发展史,电影从无声到有声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电影早期配乐的形成是为了掩饰放映机产生的噪音,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无声电影可以加入音乐来烘托氛围和情绪,于是电影工作者就尝试在作品中穿插地加入配乐音乐。

  世界上最早的配乐影片是纪录片和故事片,全球最早的配乐故事片是1908年在法国巴黎上映的电影《基斯大公的暗杀》,该部故事片是由卡米尤桑·萨恩斯作曲,自此美国和其他国家都相继出现了专门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音乐与电影从开始的伴奏降噪,到后面发展成音乐与电影的融合,使音乐成为电影的一个有机组成,从此电影音乐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提琴作为独奏音乐在电影配乐中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随着电影配乐的发展与电影配乐家在创作中的不断摸索,才从最初的只用交响乐体裁,逐渐发展为加入乐器独奏体裁作为电影配乐,受到作曲家的偏爱,大提琴也慢慢从众多独奏乐器中脱颖而出。

  贾培源先生在《电影音乐概论》一书中说到:“20世纪是电影音的时代”。所以笔者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了这一时代的电影作曲家中。阅读大量资料发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音乐出现后,创作地点主要还是围绕在美国的洛杉矶。

  因为20世纪上半叶,欧洲的一些音乐家,包括作曲家和演奏家在内,为了避免战争的,大批欧洲难民涌入好莱坞附近几平方英里的地方,并迅速形成了音乐史上最有才华和音乐最多产的地区之一。

  大多数难民为犹太人,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美国,为逃离沙皇大、、反犹太主义和即将在欧洲爆发的战争。为了生计,他们中许多人在电影行业工作,由于电影行业新兴不久,有时他们会被嘲笑为“好莱坞作曲家”。

  例如电影作曲家米克洛斯·罗萨(MiklsRzsa、埃里希·科恩戈尔德(ErichWolfgangKorngold)、)的作曲风格不仅符合电影要求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这批音乐家的涌入,不可磨灭的改变了美国的音乐文化进程。正如斯特拉文斯基在那个时代说过:“好莱坞是音乐界的中心”。

  今天的电影音乐是交响乐作品在我们流行音乐文化大趋势中最后的堡垒之一,这要归功于这些作曲家将他们的才华代入到了新的音乐流派中,交响乐才得以继续发光发热。

  本文选取的两部将大提琴作为独奏配乐的电影,《卧虎藏龙》和《艺伎回忆录》,首先是因为两部电影的配乐都是由享誉国际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录制完成的,他在音乐上的表达和演奏技术上的处理对研究大提琴电影演奏技巧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其次,这两部电影的配乐均在国际电影奖项中提名和获奖,作曲家谭盾和约翰·威廉姆斯也在电影配乐上有着出色的成绩。最后选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卧虎藏龙》中的配乐带有东方色彩,大提琴作为西洋乐器是如何将东方韵味的音乐诠释的如此完美,是笔者想深入研究的方面。

  大提琴音乐在《卧虎藏龙》电影中的完美运用,也为大提琴中国作品创作和演奏起到了有价值的参考。而且《卧虎藏龙》对于演奏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价值。

  2000年,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上映,2001年,就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包揽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外语片4个奖项。2002年又凭借电影配乐获得第4届格莱美最佳电影原创音乐专辑奖。

  《卧虎藏龙》电影配乐的成功,不得不说到旅美作曲家谭盾,1957年8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郊区,作曲家和指挥家。高中时期上山下乡,结束后回到县里的京剧团工作。

  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获得作曲与指挥双学位。1986年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83年,谭盾作为建国以来首次参加国际作曲比赛的中国作曲家,就以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获得了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的二等奖。

  1990年发行首张专辑《九歌》,1995年首次接触到电影配乐,并为电影《》创作配乐。继2000年为武侠电影《卧虎藏龙》配乐并获得热烈反响后,2002年、2008相为武侠电影《英雄》《夜宴》创作电影配乐。这三部武侠电影配乐于2011年被谭盾收录在专辑《武侠三部曲》中发行。

  《卧虎藏龙》的音乐全部由谭盾担任作曲,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音乐风格幽静深远,意味深长。谭盾在电影配乐中将东方与西方的音乐元素相互融合建立了一座东西方音乐沟通的桥梁。

  《卧虎藏龙》原声专辑包括两首歌曲和13段配乐,歌曲由李玫演唱,配乐由马友友担任大提琴独奏。影片里的大提琴曲,融入了特别多和中亚和蒙古的民族音乐曲调,通过将大提琴模仿出马头琴的“滑音”的音色,使人听了有一种要在心中吟唱的,它的声音是影片配乐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电影配乐中,大提琴运用了丰富的演奏技巧满足着不同的电影情节和情感需求。如电影《卧虎藏龙》中运用大量的装饰音,大提琴的滑音和倚音表现着浓厚的东方韵味。

  电影《艺伎回忆录》中的主题旋律,马友友将同样的旋律用了不同的揉弦幅度层层递进的表现出来,不同的揉弦幅度结合弓速也表现着不同的情绪。马友友在演《PlayingLove》中用到了大提琴空灵的自然泛音,美妙而梦幻,带给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无限向往。

  而在电影《小丑》中的《YoungPenny》大提琴的人工泛音演奏却有着强烈的反差音色,营造着紧张阴暗的气氛和人物心底的呐喊:大提琴的双音演奏,气势磅磺,电影《小丑》中大量使用三四弦双音,营造着压抑的气氛,大提琴的声音像一头遍体鳞伤的猛兽,缓慢的节奏仿佛它沉重的步伐,走在布满荆棘的丛林中。

  在电影中,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需要用不同的音乐特点进行表达,且要表达出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好的电影配乐作品可以帮助电影画面准确刻画人物,并成为其人物的代表音乐,使我们在听到某一音乐时,就知道是某一人物出场。

  大提琴在电影中对人物的塑造力强,塑造的形象可谓是多变的,无论是谭盾在《卧虎藏龙》中塑造的东方侠客李慕白和桀整不驯的玉娇龙,还是约翰·威廉姆斯在《艺妓回忆录》中塑造的追逐爱情,不屈顽强的小百合,还是希尔杜·古拉多蒂尔在《小丑》中塑造的由开始孤独无助到最后变为愤怒且充满攻击性的亚瑟,还是《独奏者》里塑造的那个心中音乐就是一切的撒纳尼尔,还是《狂恋大提琴》中塑造的那个渴望被爱的杰奎琳。

  电影音乐对于烘托影片中的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影音乐抽象的从听觉上勾勒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视觉完物的内心情感。于润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声音和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形式上的差别性。

  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情感则是一种心理现象。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二者最相似的一个点,那就是都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二者之间能得以沟通的桥梁。”大提琴电影配乐,在影片中对于情感的推动作用是丰富且多变的。

  《卧虎藏龙》电影原声包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及“最佳主题曲”这两项奖项,无疑振奋了中国电影音乐创作者的人心。这个奖项在世界电影音乐创作领域含金量极高,通过谭盾的创作,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音乐魅力。

  大提琴这个东方与西方音乐的“粘合剂”功不可没。自此中国音乐向国际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让世界上更多的验东方音乐的魅力。大提琴唯美的演奏出中国音乐特有的风格,音少而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大提琴在中国的发展依托于民族文化不仅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大提琴的演奏风格扩大了空间。《卧虎藏龙》也为大提琴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它为中国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与创作空间,借助大提琴为载体将中国音乐推向了国际这个更大的舞台BOB半岛官方网

  尽管中国作曲家在对大提琴作品创作方面做了许多的探索与尝试,如叶小纲的《中国之诗》、张朝的《彝山速写》大提琴组曲、陈其钢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等等,将大提琴与纯粹的中国元素结合,但是这些曲目还是难以取代大提琴组曲、经典大提琴协奏曲和大提琴小品在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地位,普通的听众更是极少接触到这种类型的作品。

  尽管中国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也为中国作品开拓创新,但是还是不及民歌改编曲的反响热烈。大众听众缺少与音乐产生连接的情感,所以耳熟能详的民歌更容易被接受。大提琴作为电影配乐取得的成功无疑为大提琴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陈其钢就在电影《归来》中大量使用大提琴独奏,电影《匆匆那年》中梁翘柏也是将大提琴作为原声带的主奏乐器,大提琴通过电影剧情推动与听众的心灵产生画面感的连结,更容易受到音乐听众的喜爱,而且大提琴自身的魅力势不可挡,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之下,大提琴必将会成为电影配乐爱好者中备受追捧的乐器之一。

  在大提琴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大提琴演奏技术的培养,也要更加注重音乐知识素养的培养,对作曲家的介绍,对当代中外大提琴家的介绍,对作曲背景的讲述,都应该放入日常的大提琴教学任务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感悟音乐的同时,提高文化知识素养,真正做到精神与文化的统一。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